网站首页 >> 资讯 >> 正文

《亚洲与世界》集刊第1-4辑总目录 

2022-01-15 16:09

自2018年创刊以来,《亚洲与世界》集刊共出版了4辑,共发表文章80余篇。现汇总4辑的总目录,发布如下:

《亚洲与世界》(第1辑)目录

亚洲的知识技术迁移

日本近世文人与僧侣的交游之考论——以文人清水长孺为中心 陈慧慧

敦煌文献发现初期中日欧学者的应对和交流——以王国维和罗振玉为中心 陈琳琳

山鹿素行与“汤武放伐”论——对江户时代《孟子》在日本传播的思考 张晓明

The Conception of Sabzewari’s tawhid Mona Jahangiri

Homeward Bound:Questioning identities for the Bengalis in Assam Shabnam Surita

Mamluk silks (1250-1400) : an overview Shireen EL Kassem

语言接触及语言史研究

中、韩英语外来词的优选论解析 朴兴洙 崔香兰

文件体汉语教材《文件字句入门》的古典语文学与汉语语文学渊源 龚婧

翻译研究

论美国诗人加里·斯奈德诗歌中“cycle”一词的译法——以《献给/来自 卢》为中心 郭平

浅析跨媒体语境下新翻译革命中的民间力量 江婉婧 魏群

On the Development of Guanzi’s Translation and Study in the European and the American World杜庆龙

东亚文化之互动

亚瑟·韦利《猴》对中国文化的传递作用 刘亚迪

斌椿使团 1866 年的世界现代知识体验 潘瑞芳

浅析《拜客训示》之“净”与“等”——会院生活中的传教文化 彭强

“敬天”?——清初耶稣会在华境遇钩沉 薛晓涵

《小孩月报》载伊索寓言研究 于晓琳

The Learnings to Assist Ermu (耳目) and Shouzu (手足)——Wang Zheng’s Contributions to Phonology and MechanicsDing Ruizhong

当代世界网络与科技

Changing the Chinese Body into a MachineRenée Krusche

《亚洲与世界》(第2辑)目录

东方与世界的互动研究

承德历史的全球史解读 李雪涛

Heraldry and “ Material Culture ” During the Mamlük Period in Egypt and SyriaNur Güne

The Study of Illustrations of Robinson Crusoe in Early Modern East Asia Li Yun

Si Teh Ciao Bao(The Press of Overseas Chinese in West Germany)and the History of Chinese in West Germany(1973—1990) Dong Yue

《小孩月报》载动物学文章研究 于晓琳

亚洲宗教研究

Representation of Early Islamic History in the Discourses of Egyptian Islamists(1924—1970) Abbas Basiri

The Gospel of Matthew, the Missionary Gospel in PersiaAli B.Langroudi

Sarmatian-Celtic Cultural Contacts in Thrace and Beyond: Trade of Central Eurasian Beliefs, Religious Concepts and MoreAttila Mátéffy

东西语言接触史研究

明治初期汉语教科书中的句型教学——以《官话指南》中的“把”字句为例 杨昕

试析信原继雄著《清语文典》一书中对于日语语法概念的活用 卢骁

历史比较语言学视野下的“把”字句和满语助词“be”的关系 崔香兰 朴兴洙

以艾约瑟为例谈早期西方人眼中的汉语“大语法”魏兆惠 魏兆玲

《清文指要》时体助词“了”的相关句法格式及满汉对应 李聪聪 王继红

“德国式拼音”考述 何玉洁

波列地《华英字录》及其价值 潘瑞芳

开启俄国汉语教学现代之窗的教科书——彼得·施密特《汉语官话语法试编》(1902) 罗薇

浅谈司登得的《汉英合壁相连字彙》 李晶鑫

日本明治早期汉语教科书《亚细亚言语集》语言意识初探——与《问答篇》《语言自迩集》比较为基础 大槻美幸

赛兆祥《官话口语》的价值和局限——兼论19世纪西人汉语语法书的互文性 郭利霞

19世纪中国有关英语的出版物对日本人英语学习的影响:概观与福泽谕吉《增订华英通语》的分析 田野村忠温著 孙晓译

《华夷译语-拉氐诺话》初探 李思汉

《亚洲与世界》(第3辑)目录

东西文化的交涉

德国当代哲学与唐诗的互释 李雪涛

科英布拉与明清间入华耶稣会士关系钩沉 薛晓涵

Newspaper的中文译名——基于早期英汉词典的考察 潘瑞芳

近代东亚《绝岛漂流记》中的文化翻译问题初探——以沈祖芬版与高桥雄峰版译本为中心 李云

关于汉译伊索寓言中方言译本的研究——以福建方言译本为中心 陈旭

“实用论”、“唯用论”还是“实验主义”?——论张东荪对Pragmatism的引介 吴秋红

东亚间知识的环流

通过关王庙看肃宗神化关羽的过程及其意义 金雨镇

试论内丹术在朝鲜半岛的影响——以《龙虎秘诀》为例 刘洋

日本江户时期“洒落本”与中国古代小说——以《通气粹语传》为中心的考察与研究 李玉

国木田独步《聊斋志异》译文研究——以《竹青》为中心 刘阳

《点石斋画报》与《飞影阁画报》的关联探究 邓怡然

以《鲁迅传》为中心的增田涉手稿研究——鲁迅与光复会关系新考 东延欣

The Worship of Snakes in the Legends of Ông Cut(Mr.Curtail)and Ông Dài(Mr.Length)in VietnamNguyen Thi Tuyet Nhung

多元视角下的汉语研究

关于以“考”字为构成语素的二字汉字动词的考察——基于中日对比视角 杨驰

探析《朴通事新释谚解》中的词缀“子” 〔韩〕金梅 〔韩〕朴兴洙

明治早期汉语教科书中的句型教育 ——以《语言自迩集》(1867)中的被动句为例 杨 昕

晁德莅及其汉语语音系统初探 葛 松

《亚洲与世界》(第4辑)目录

特稿

《中国文学德译书目》的那些事——德文版《中国文学史》第八卷序言 顾彬著 王晓宁译

《中国文学德译书目》导论 李雪涛

语言接触史研究

言文一致及其词汇之基础——以日语和汉语为说 沈国威

清代告示语言与文白混合 王婷

《新释地理备考全书》中外国国名、地名汉字表记法的研究 沈和

简论卫三畏的汉字观 杨一鸣

福斐礼《华英通俗编》与1880年代的北京 潘瑞芳

从“波爾杜瓦爾”到“葡萄牙”——Portugal国名译词的演变考析 杨帅可

留学史研究

史学家王桐龄留日时期的日本游记与民国社会的互动 吴秋红

抗战前南京国民政府陆军留学教育研究 彭钰堰

西德华人留学生保钓运动研究——基于清华大学保钓研究室典藏《欧洲通讯》的研究 董悦

东西文化交涉研究

《张诚日记》中的多伦会盟——他者视角下清朝前期民族政策解读 张子伊

甲午战前《万国史记》在中国的传播与流变 申晚营

新旧世界与国势描写——试论内曼的中外关系史研究 庄超然

李鸿章与克虏伯——19世纪六七十年代早期军火贸易 李洁

历史与翻译研究

以现代祛魅视角重审印度刹帝利种姓的起源 巢巍

作为理解翻译理论的六个片段 顾彬著 朱唐玉译

泰西战史的跨文化之旅——《世界上十五场决定性战役》在近代中日两国的译介 朱梦中

陈春生《伊朔译评》之底本考 乔昭

试论20世纪初德译李白诗歌的历史性 王晓宁

20世纪前中期《三国演义》的日译本分析——以久保天随和村上知行为中心 王超恒

《窗边的小豆豆》中文译本的翻译特征——以文字游戏相关词语为中心 屈竖萌

通讯地址:北京西三环北路2号新葡的京集团3512vip官网/全球史研究院

邮箱:gh@bfsu.edu.cn  邮编:100089 Supported by BFSU ITC

Copyright @ BFSU. 中国·3512vip新葡的京集团(股份)官方网站版权所有